教师成果

网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教师成果 >> 正文

教师成果

浅谈融媒体环境下传媒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9-03-03 教师成果

    浅谈融媒体环境下传媒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重庆工商大学“现代传媒技术综合  

    实验实训中心”为例

               周莹[1]  王烨[2]

 

摘要: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相脱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传媒实验教育亦是如此。面对新的媒介环境,我们的实验教育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审视与思考,本文提出了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硬件建设和师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落实等方面,以期带动更多更有成效的思考。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  传媒实验教学

 

新媒体的发展给整个媒介生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融合使媒介生态呈现出新的景观,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孤立地进行摄影编辑等实验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这样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实验教学更应该多研究新的行业环境和各种媒介的发展特征、发展趋势,真正解决学校教育与实践发展相脱节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现代传媒技术综合实验实训中心于2012年申报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改革,选择它作为案例相比于基础研究,可以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那么,在我们的传媒实验教学中都存在哪些问题?

         一、与传媒实际脱节,缺乏新的媒介生态思维

一些学生反映,学校所学到了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没有用,或者上不了手,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课程建设与软硬件建设缺乏实践调研,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有的课程内容多年不变,闭门造车,没有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就技术而技术的问题,更多地授之以鱼,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还缺乏授之以渔的意识。

同时,我们的教学仍然着眼于传统媒体,摄影、制作带有明显的传统媒体思维,缺乏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融媒体环境的课程和教学理念。

    二、课程比例小,实验课与理论课、实验课之间缺乏配合

在目前新闻传播类,包括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等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实验类课程的占比较小,大概在10%-20%之间,无法充分实现实训中心的功能。而有些课程的课时又远远低于实际需要,当老师讲完基础知识,再指导学生实践时,课程已过大半,让实验教学成了只是让学生掌握机器和设备的粗浅课程。

再有,像《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本来是一门很好地锻炼和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但8周的时间完成一部纪录片确实非常仓促,很多学生刚刚进入状态就得匆匆收尾,非常可惜。更有课程设计脱离实际,比如新闻系的《摄影与摄像》课共计48课时,前四周摄影课,后四周摄像课,这样的设置学生只能了解一些皮毛,更别说实践。

同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实验课之间缺乏配合,在学期的设置上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比如《视听语言》作为一门工具课,培养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指导摄像、剪辑等课程的学习,又能实践摄像、剪辑课上学到的技术,如果课程搭配得好,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而大比例的理论课程中存在内容相似、缺乏实用性等问题,一方面实验课程比例少,另一方面理论课程多,重复度高,与实验课程缺少呼应,给学生一种多而无用之感。

         三、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形式单一

校企合作大多规划得好,但缺乏执行机制,沦为一纸协议,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去。而有的则蜻蜓点水,缺乏对人才培养的系统考虑,没有连续性。

同时,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大多是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或者企业利用学校资源摄制节目,更多地是在完成生产,忽略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培养。

            四、硬件建设不足,更新换代慢

虽然重庆工商大学现代传媒技术实训中心近年来加大了硬件建设,大量购进最新设备,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但硬件建设的不足和更新换代慢确实是很多高校在传媒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设备的数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比例,无法保证学生都能充分用到,甚至在实验教学中出现多名学生使用一台设备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设备更新慢,学生只能通过老师讲授来了解前沿信息,无法实际运用,缺乏切身感受,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五、师资建设机制不合理

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机制来看,偏向于高学历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传媒教实验教学同样如此。这些理论研究型人才科研能力虽强,但大多缺少实践,不光面对实验课程时只能照本宣科,出现自己讲起来难,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的现象。同时,自身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和运用也较为困难,尤其面对实验设备越来越细化的情况,常常是新的设备无人问津,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上可见,一边是在岗人员不懂技术,另一边是一线实战型人才由于学历等原因进不来,因此无法给学生配备适合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也成为实验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在目前的机制下,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实验能力,让有经验的一线人才进得来,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此外,就在岗培训来看,更重视科研型人才的深造,实验教学的老师则大多依靠自身兴趣和资源来提高自己,缺乏专门的培训计划和通道。

    

重庆工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将“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放在能力要素的核心地位。因此,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1.构建 “三位一体”和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延伸实验课堂;2.走出去与引进来,加强交流合作;3.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4.以赛带训,以赛带炼,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5.加大硬件建设,多渠道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6.通过教材和讲义建设,带动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一个多方面配合的问题,需要整个院系各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当我们不把实验教学仅仅看成是传授技术,而是看作整个专业教育与传媒实践的通道时,我们的专业教育才能真正为行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1] 周莹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师从杨伟光台长。

[2] 王烨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专业,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上一条:教改情况-李璠玎 下一条:《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心得

关闭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重庆市 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邮编:4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