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课程大纲 >> 正文

课程大纲

《 传播学原理 》教学大纲

2019-01-11 课程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    传播学        

2)英文名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     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

     适用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本科生。

2、学时与学分数     48学时     3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视频等途径,深入浅出地了解和学习传播学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重要的和关键的传播学专业理论,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传播现象及热点动态,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判断、分析和认知当下传播现象的能力。

4、先行、后续课程    《新闻学原理》、《广播电视概论》等。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纲目

 

第一章  什么是传播和传播学?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传播的定义、特点及传播学产生的常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传播的五大特点及传播学产生的背景和流派。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

第二节  传播的演进

第三节  传播学的产生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人类传播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象征符的特点及“主我客我理论”。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观摩讨论

第一节  符号与意义

第二节  语言传播

第三节  非语言传播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环节、主要传播模式及每种模式的创新与局限。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传播的五大要素与传播模式的三大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第一节  传播的五大要素

第二节  传播的五大环节

第三节  传播的主要模式

 

第四章  人内传播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传播的基本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内传播与其他传播类型和外在社会实践的关系,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第一节  人内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  与人内传播相关的几个重要理论

第三节  自我认知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

 

第五章  人际传播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人际传播的定义、动机和主要特点,了解人际传播中的沟通技巧与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际传播的优点与缺点、人际吸引与人际沟通的几个重要理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  人际传播的定义

第二节  人际传播的动机与特点

第三节  人际传播的几种重要理论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相互关系,理解集合行为和流言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集合行为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条件,新媒体背景下流言产生的变化。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个案研讨

第一节  群体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集合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第三节  组织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第七章  大众传播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相关重要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功能”、“四功能”与“拟态环境”的概念,以及“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传播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掌握五种媒介控制方式与六大媒介规范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种媒介控制方式与六大媒介规范理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个案研讨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第二节  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第九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媒介研究的重要性,掌握媒介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以及作为社会组织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容器人”、“电视人”理论、新媒体的界定和“把关人”理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的概念及五种主要的“受众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受众的定义、大众的特点和大众社会形成的条件,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和“使用与满足”理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第一节  受众与大众的概念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媒介暴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媒介暴力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几种重要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  学生实践与讨论

[教学目的] 开学之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传播学个案调研,然后总结成调研报告在课堂上分享展示。通过该实践总结传播学研究的选题、调查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传播学的思维视角和研究方法有一定体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选题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外实作相结合+小组合作

第一节  研究选题与方法设计

第二节  个案调研的具体展开

第三节  课堂展示与要点总结

 

六、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习题课

其它

第一章  什么是传播和传播学

6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6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3

 

 

 

 

第四章  人内传播

3

 

 

 

 

第五章  人际传播

3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3

 

 

 

 

第七章  大众传播

3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

 

 

 

 

第九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3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6

 

 

 

 

第十二章  学生实践与讨论

6

 

 

 

 

  

48

 

 

 

 

 

七、本课程无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八、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月版

 

参考书:

1、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1月版

2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3月版

3、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月版

4、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A.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月版

5、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2月版

6、李彬:《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03

7、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8、展江、李青藜、李欣人编著:《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月版

9Joseph StraubhaarRobert LaRose:《Media Now——今日媒介:理解媒介、文化与技术》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月版

10Stanley J.BaranDennis K. Davis:《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FoundationsFerment and Future——大众传播理论:基础、延展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月版

11Stephen W. Littlejohn:《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月版

12John Vivian:《The Media of 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月版

13、约翰.维维安:《大众传媒》第7版(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月版

 

上一条:《电视摄像》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媒介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重庆市 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邮编:4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