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课程大纲 >> 正文

课程大纲

《媒介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2019-01-11 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况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 :《媒介文化研究》          

2)英文名:Media culture research 

(三)课程管理院(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本科

2课程教学目标:媒介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我们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规则与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媒介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一方面要给同学介绍有关媒介文化的经典理论,理清各种理论的发展线索。另一方面介绍媒介文化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各种表征,并通过对个案研究的讲解,让同学掌握一定的运用理论分析媒介文化现象的能力。 

 3、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3.1课程的性质:专业选修课

3.2课程的地位:

“媒介文化研究”是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当今时代是一个媒介化的时代,媒介形塑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体面貌。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知识储备来吸收和消化这种文化。作为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等传媒专业的本科生,更应该充分了解媒介文化,保持理性思考,培养媒介素养,非沉溺于媒介而是运用媒介做有益之事。

3.3课程的任务:

以现实问题为焦点,着力培育问题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媒介文化修养;

采用多媒体和网络,课堂自学讨论结合。

4.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5.先修课程: 传播学概论

后续课程:

(五)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和考勤占10%、两次书面作业占2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二、教学内容纲目

第一章 概述——认识媒介文化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厘清媒介文化的两个维度“媒介”与“文化”,从总体上理解媒介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媒介的四个层面;媒介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威廉斯对文化的论述;理解凯尔纳对媒介文化的概念界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讲授和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媒介文化的两个维度——文化和媒介

一、何谓媒介

1. 作为信息的媒介

2. 作为隐喻和环境的媒介

 

3. 作为社会机构的媒介

 

4. 作为文本的媒介

二、何谓文化

1. 有代表性的文化定义

2. 威廉斯论文化

第二节 媒介文化概念及特征

一、媒介文化概念的界定

二、媒介文化的特征

1. 媒介文化是具有时空流动性的一种系统文化

2. 媒介文化的社会属性

3. 媒介文化的文本特征 

 

4. 媒介文化生产的产业性特征

 

5. 媒介文化的大众消费特征

第二章 媒介文化研究主要理论

[课时] 14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及研究者立场。

[教学重点] 了解媒介文化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研究者对待媒介文化的不同立场。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教学难点] 媒介与权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讲授和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媒介文化研究兴起背景及主要方法

一、媒介文化研究的兴起

 

1. 媒介文化的研究上承文化研究的势头而来

2. 媒介文化研究又是全球媒介环境的迅速同质化所造成

 

二、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1. 实证方法

2. 诠释方法

3. 批判方法

第二节 主要的媒介文化理论及研究者的立场

 

一、“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的媒介文化理论——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1.阿多诺简介

 

2. 文化危机与“文化工业”的批判研究

 

二、“伯明翰学派”霍尔的文化主义研究——协调与使用的态度

1、斯图亚特·霍尔简介

2、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

 

三、技术—文化诠释学(媒介环境学派)波兹曼的媒介理论——阐述的态度

 

1.尼尔·波兹曼生平简介

 

2.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环境学”理论

3.波兹曼的媒介文化理论代表作

第三节 媒介文化研究的若干焦点

 

一、传媒与权力问题

 

1.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媒介文化权力关系

 

2. 传播政治经济理论中的“双重控制”

 

3. 场域理论中的媒介文化权力关系

 

二、传媒与主体性身份建构问题

第三章 媒介文化引导消费

[课时] 4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消费社会的涵义以及消费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消费的社会逻辑。个体价值在消费活动中是如何体现的。媒介文化是通过哪些途径引导消费的。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身体的商品化是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讲授和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

一、完美的诱惑

二、消费的社会逻辑

三、否定享受与个性化的消费

第二节 关于消费文化

一、消费文化概念的谱系

二、结构主义消费文化中的身体和其他

第三节 媒介文化引导消费

一、凸显购物主题

二、生活方式消费

三、制造新的意义空间


第四章 奇观电影与景观社会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认识当代社会奇观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电影叙事模式从传统电影到奇观电影的变化,奇观逻辑与消费社会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教学难点] 媒体奇观的涵义和奇观逻辑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讲授和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奇观现象及其学术话语

一、奇观与媒体奇观

二、当代学术话语中的奇观家族

第二节  视觉奇观:从传统电影到奇观电影

一、数字技术的革命与奇观电影模式的盛行

二、从传统电影到奇观电影:电影叙事模式变化及其前景

第三节  媒体——社会奇观

一、媒体奇观及其社会化

二、平民选秀:当代文化中的媒体-社会奇观

三、超级女声:庶民的胜利还是资本的胜利

四、热议《超级女声》:一场通俗文化引发的文化战争

五、奇观逻辑与消费社会

第五章 网络狂欢与山寨文化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网络狂欢和山寨文化的媒介意义

[教学重点] 网络狂欢的表现形式;山寨现象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媒介生存的某些特质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讲授和课堂提问及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网络狂欢

一、网络世界的狂欢特质

1.网络提供狂欢化重现空间

2.网络世界的狂欢表现

二、网络狂欢的表现形式

1. 网络恶搞:众生想象下的大众狂欢

2. 人肉搜索:颠覆性驱动下的群聚狂欢

3. 网络跟帖:新型用语营造的狂欢景象

三、网络狂欢的精神与意义指向

1.追求自由与平等

2. 张扬自我与个性

3. 崇尚开放与兼容

4. 享受快乐与创新

第二节 山寨文化的媒介意义

一、山寨词义辨析

1. 山寨词义演变

2. 研究者对山寨新义的读解

3. 山寨文化的界定

二、山寨现象的媒介经济动因

1. 媒介产品消费行为的改变与山寨机的走俏

2. 高点击率引诱媒体争吹山寨风

三、山寨文化:主流媒介的自我反思与更新

1. 山寨文化的基本功能:自娱与互娱

2. 山寨作品的依附性:没有主流,就没有山寨

3. 山寨文化是主流媒介自身孕育的一种异己的力量

4. 山寨跟帖者:年轻一代的流行趣味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习题课

其它

第一章 概述——认识媒介文化

6学时

 

 

 

 

第二章 媒介文化研究主要理论

14学时

 

 

 

 

第三章 媒介文化引导消费

4学时

 

 

 

 

第四章 奇观电影与景观社会

4学时

 

 

 

 

第五章 网络狂欢与山寨文化

4学时

 

 

 

 

 

 

 

 

 

 

  

32学时

 

 

 

 

 

四、教学形式

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并行,以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PPT、视频等。指定阅读书目,关注媒介文化现实,注重案例的收集与分析。适当布置和评阅课外作业。教学中注重交流互动,沟通媒介还可以采用博客、电子邮件、微信、QQ等。

五、参考书目

《媒介文化十二讲》 蒋原伦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媒介文化通论》陈龙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方法》王颖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媒介文化理论概论》曾一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文化传播》陈默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叶虎著 学林出版社

《媒介文化新视点》秦志希等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视觉文化的转向》周宪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形象的修辞》罗兰·巴特 让·鲍德里亚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伊莱休·卡茨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理解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认识媒介文化》尼克·史蒂文森著 商务印书馆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媒体文化》道格拉斯·凯尔纳著 商务印书馆

《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著 重庆出版社

《关于电视》皮埃尔·布尔迪厄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霍尔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一条:《 传播学原理 》教学大纲 下一条:《电视新闻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关闭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重庆市 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邮编:4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