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课 程 教 案  
  
      2017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专题片和纪录片创作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大类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通识限选课  □通识任选课
  
 授课班级:    14广电1班          学生数: 41  
 授课教师:        王烨       
 学分/学时:       2/32         
 学 时 分 配:理论讲授    4   学时,课堂讨论 12   学时
 实验/课内实践  16   学时,在线学习    学时
 课程设计   8    (周)
  
  
 系(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审 核 通 过 日 期:      年   月    日
  
  
 授  课  计  划  表
  
 
  
   
    
     | 周别 | 星期 | 节次 | 环节 | 时数 | 授    课   内   容 | 
    
     | 1 | 1 | 1-4 | 讲授 | 4 | 纪录片、专题片概述+《轮回》纪实性纪录片的魅力 | 
    
     | 2 | 1 | 1-4 | 讲授+讨论 | 4 | 不要跟腚法+《归途列车》。全班分组讨论各组选题 | 
    
     | 3 | 1 | 1-4 | 讲授+讨论 | 4 | 全班分组讨论各组选题 | 
    
     | 4 | 1 | 1-4 | 实操 | 4 | 分组拍摄和优秀作品赏析 | 
    
     | 5 | 1 | 1-4 | 实操 | 4 | 分组拍摄和优秀作品赏析 | 
    
     | 6 | 1 | 1-4 | 实操 | 4 | 分组拍摄和优秀作品赏析 | 
    
     | 7 | 1 | 1-4 | 实操 | 4 | 分组拍摄和优秀作品赏析 | 
    
     | 8 | 1 | 1-4 | 点评 | 4 | 对各小组期末作业点评 | 
   
  
  
  
  
                                                                                                                                             
  
  
  
  
  
  
  
  
 
  
   
    
     | 课程简介 | 《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是新闻学科电视新闻专业的一门层次较高、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适合在本科学生高年级中开设。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非表演影像来进行表达。 | 
    
     | 教材名称、 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含中英文教材) |   | 
    
     |   教学目标与 教学质量标准 (知晓、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熟练应用、综合应用,创新思考与应用等)   | 启发学生纪录片创作的思路; 1.    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各种观念; 2.    掌握一些纪录片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3.    学会分析作品;提高纪录片创作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     教学重点: 对选题的把握和创作手段的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用非表演影像(画面和声音)来讲故事。     | 
    
     |   教学方法   | 实验室实作教授 | 
    
     |   教学手段   | 讲授,案例展示,实作,点评 | 
    
     | 参考书目 及文献(或 网络教学资源) | 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钟大年,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纪录与真实.台湾:远流社   | 
    
     | 考试考核方式 (含期中考试、 测验、作业) | 实作 | 
    
     |   其他内容   |      [1]《轮回》  [2]《归途列车》  [3]《公元一六四四》  [4]《寻找小糖人》  [5]《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