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中外电影史
(2)英文名:Chinese and foreign film history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
文学与新闻学院 广播电视学系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
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 大三
2、学时与学分数
32学时 2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播电视学的基础专业课,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状况,使他们具备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应有的相关人文素养。
4、先行、后续课程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平时考勤:20%;平时作业:10%;期末考试:70%
五、纲目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1895――1926)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发明过程,熟悉电影成为艺术的历史,并掌握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难点:电视的发明
[教学时数]
10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片例进行讲授
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
一、什么是电影
二、电影的发明
第二节 电影成为艺术
第三节 电影艺术观念的形成
一、早期纪录片制作与纪录观念的建立
二、格里菲斯与电影叙事观念
三、欧洲先锋派与现代主义电影观念
四、东方电影观念
第二章 经典电影时期(1927――1946)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及亚洲电影的发展状况,熟悉欧洲的电影流派与电影观念,并掌握美国经典叙事传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经典叙事传统的建立
难点:欧洲的电影流派与电影观念
[教学时数]
6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片例进行讲授
第一节 美国经典叙事传统的建立
一、美国电影制片厂体系
二、美国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类型片
第二节 欧洲的电影流派与电影观念
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三、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四、其他国家的电影状况
第三节 中国及亚洲电影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西方现代电影时期(1946――1978)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法国“左岸派”,熟悉奥逊·威尔斯与现代电影观念,掌握法国新浪潮电影与现代主义电影的兴盛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代主义电影的兴盛发展
难点: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
[教学时数]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片例进行讲授
第一节 奥逊·威尔斯与现代电影观念的滥觞
第二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三节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
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理论主张及创作特点
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要电影作者
三、法国“左岸派”电影
第四节 现代主义电影的兴盛发展
一、英格玛·伯格曼与瑞典电影
二、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
三、德国电影运动
四、布努埃尔与西班牙电影
五、苏联的“新兴电影”
六、纪录电影与实验电影
第四章 东方民族电影的勃兴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类型,熟悉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因素、写作特点,掌握电深度报道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特点与手法
难点:电视专题报道写作的手法;制约电视深度报道写作的因素
[教学时数]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案例进行讲授
第一节 东方民族电影阐析
第二节 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电影
一、日本电影的兴起
二、印度电影的独特发展
三、韩国电影
第三节 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脉络
一、中国内地电影
二、中国香港地区电影
三、中国台湾地区电影
第四节 其他地区民族电影的发展
一、拉美地区各国民族电影
二、东欧各国民族电影
三、非洲电影的兴起
四、大洋洲电影
六、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上机学时 |
习题课 |
其它 |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1895――1926) |
10 |
|
|
|
|
第二章 经典电影时期(1927――1946) |
6 |
|
|
|
|
第三章 西方现代电影时期(1946――1978) |
8 |
|
|
|
|
第四章 东方民族电影的勃兴 |
8 |
|
|
3 |
|
复 习 |
0 |
|
|
|
|
合 计 |
32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分专业、层次的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
八、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影视艺术史》 周星、王宜文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王宜文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世界电影史》 [法]乔治·萨杜尔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电影史》 陆弘石 舒晓鸣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