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也能治病,萌宠变身“助疗犬”投身各项公益活动
班级:16广电二班 姓名:梁雅琳 指导老师:李璠玎
关爱包括孤寡老人、自闭症儿童、聋哑人等等在内的特殊群体,这是一个在全社会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期,来自重庆各个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走近多个服务点,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了特殊的“宠物疗法”。此前已在全国许多城市兴起的“助疗犬公益项目”,也开始在重庆悄悄走红。
家住巴南区龙洲湾的刘淑英老人最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独自居住的她,家中前几天来了一个爱玩爱闹的新成员。谈起这个新成员,老人不仅丝毫没有抱怨它的活跃,反而开心得合不拢嘴。她告诉我们,自己终于也有“家人”了。
跟随刘淑英老人来到家中,一进大门,前来迎接我们的,便是她口中的这个特殊的“家人”——一只白色的贵宾犬。
刘淑英老人:以前除了他们(志愿者)有时候来看我,帮我做点活,其他时候家里就我一个人。上个月他们(志愿者)把豆豆(小狗)送过来,说是这个狗狗不仅能陪着解闷儿,还能保护我的安全嘞。
今年七十七岁的刘淑英老人早年丧夫,唯一的妹妹也在几十年前远嫁到了河南,从那以后,老人便一直独自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再加上去年在下楼梯时一次不小心跌倒造成的左腿髋关节脱位,使得老人的行动愈发不便,与外界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
虽然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和社会上的志愿者们也为老人提供了不少帮助,保障了她的基本生活,但是“孤独”这两个字,却一直与老人如影随形。邻居们都说,经常会看见老人坐在窗前沉默地向外观望,脸上很少有笑容。除此之外,刘淑英家里的构造也十分不便,逼仄的空间、四处堆放的物品、老旧的电器、破损的墙皮……这些无疑为行动不便的她增添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来自重庆社会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直在尽力地帮助老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李欢对老人的情况最为了解,她告诉我们,除了定期为老人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她收拾收拾屋子之外,志愿者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为老人解决心灵上的寂寞。
重庆“向日葵”社会服务队志愿者 李欢:我们是半年前听说婆婆的事情的,一开始就是我们几个人(志愿者)有时候过去陪她聊聊天,送去一些吃的用的。但是时间长了我们发现,每次我们走的时候她其实心情都非常失落,我们就在想有没有一个什么方法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了解到了这个“助疗犬公益项目”。
重庆“向日葵”社会服务队负责人 龚明亮:其实早在一年多前我就听说过这个“助疗犬公益项目”,它首先是在北京发起的,后来慢慢才传到其他地区。重庆对于这个项目的实施还并不完善,不过这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我们重庆的公益组织注意到这个事情,也在筹备正式开展这个(项目)。
其实,除了陪伴刘淑英这样的独居老人,“助疗犬”还可以服务于多类对象。“助疗犬”的名字在重庆,甚至在中国都还有些陌生。它们又俗称“狗医生“,是通过对家养犬只的选拔,服务于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症儿童、聋哑儿童、老人以及其他身心障碍人士,能够为他们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也向公众传播着对待动物的一种正确理念。
重庆“向日葵”社会服务队负责人 龚明亮:这个模式是从外国兴起的,现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关注并且参与到了这个项目当中。“助疗犬”从选拔投入使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化的培训,这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既要保证助疗犬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是专业的,更要消除其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这个过程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把控。
“助疗犬”的选拔标准比较特殊,它们不像警犬那样勇猛,相反,性格温顺、亲和,攻击性较低,这些是必要是参照标准。这些可爱狗狗的来源一般是由私人提供,也就是说,它们本身就是“萌宠”。一些养犬人希望自己的爱犬能够为更多人提供帮助,便将爱犬带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当然,想要成为“助疗犬”,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动物训导师 余凌:助疗犬不限性别、犬种,只需性情温和稳定、能适应各种环境和人群即可,但凶猛犬及具有攻击性或体形超大的犬只不能成为助疗犬。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通过模拟各种陌生环境和不同的人群来测试狗狗会不会有过激反应。比如,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故意刺破气球来进行刺激,观察犬只是否有伤人或狂躁迹象;或者把手指刻意伸入狗狗的嘴里,看狗狗是否会咬人。然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训导,才能让它们走上岗位。
“助疗犬公益项目”自发起以来,受到了多方关注,除了公益组织、动物训导机构外,社会上的许多其他的爱狗人士也给予了项目很大的支持。许多养犬人自愿让自己的爱犬应聘成为了“助疗犬”,帮助更多的特殊人士,“狗狗志愿队”也一天天庞大起来,正式投入使用。
重庆“向日葵”社会服务队负责人 龚明亮:现在重庆已经有了第一批训练完备,正在投入使用的助疗犬。不仅是刘婆婆这样的独居老人,包括敬老院、自闭症康复中心、聋哑学校等机构,都有它们的身影,并且效果非常不错,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特别感人的故事。
比如有一次,在一个自闭症康复中心,有个小男孩叫浩浩,这个孩子平常很不喜欢跟外界接触,我们就想通过让他与“助疗犬”妮妮互动的方式,打开他的心扉。一开始他很抗拒接触这个狗狗,后来在训练师的帮助下,浩浩终于勇敢地伸开手掌,让妮妮吃掉他手上的零食。在那一瞬间其实我们能够感觉到,孩子是非常高兴的,我们也都特别开心。
据动物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除了“向日葵”社会服务队外,重庆还有很多这样的公益组织也在与他们合作培养“助疗犬”,这个公益项目也已经在他们这个圈子中受到了极大的追捧。
虽然项目初显成效,但是,如何将项目规模化?如何引起全社会更大范围的关注?如何保障社会犬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这一系列的问题依旧是他们需要努力解决的。在这一点上,需要更多地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更要加大宣传,让“助疗犬”成为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常态,这样才能为更多人提供帮助,为更多人送去不一样的关爱。